随着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市政工程项目在设计、施工及管理过程中对可视化、协同化和智能化的要求日益提高。传统的二维图纸在复杂交通环境下已难以满足施工组织、安全防护及公众沟通等多方面需求。为应对这一挑战,我单位以“占道围挡3D建模”工作为切入点,积极探索BIM技术在市政工程中的实际应用路径,并通过开展系列专业技术交流活动,推动新技术落地转化、提升团队整体技术水平。
一、项目背景与技术需求分析
传统方式存在的问题:围挡布置依赖经验判断,缺乏直观展示;不同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沟通效率低;方案调整频繁,修改成本高,易引发冲突;公众参与度低,社会感知与理解存在偏差。
引入3D建模的必要性:实现围挡布置方案的三维可视化呈现,增强表达力;支持空间冲突预判与优化,减少现场返工;提供多方案比选机制,辅助科学决策;提升与交警、城管、施工单位等部门的协同效率;增强公众参与感与透明度,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
二、3D建模技术的应用实践
技术路线:采用Revit、Civil 3D等主流BIM软件进行模型搭建;基于CAD图纸及现场勘测数据构建基础地形模型;按照规范标准建立标准化构件库(如围挡类型、警示标志等);进行多专业协同建模,模拟施工全过程。
关键成果:完成多个市政道路改造项目的围挡三维模型建设;实现围挡与既有交通设施的空间关系校核;输出可视化动画及平面导视图,用于现场指导与公众宣传;通过碰撞检测功能发现并优化潜在施工冲突点十余处。
本次“占道围挡3D建模”技术应用与专业交流活动的成功实践,标志着我们在市政工程数字化转型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通过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制度保障的有机结合,不仅提升了项目管理的质量与效率,也为打造一支专业化、复合型的技术人才队伍奠定了坚实基础。
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以目标为导向、以问题为抓手、以创新为驱动的发展理念,不断拓展BIM技术在市政工程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场景,推动城市建设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