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院党委决定在全院职工中开展主题征文活动。以“家庭梦、事业梦、中国梦”为主题,颂扬女职工认知“中国梦”,描绘“中国梦”,点亮“中国梦”的事迹,传递正能量,共圆“中国梦”。
本次征文要求联系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实际,用朴实生动的事例、喜闻乐见的形式、易于接受的语言,讲好女职工“寻梦、追梦、圆梦”的故事,畅谈对“中国梦”的深刻认识和感受,交流为实现“中国梦”而奉献的人生历程;要以感人事迹和奋斗精神,传递敢于梦想、勇于追求、乐于奉献、自强不息的正能量,树立身边女职工可见、可感、可学的人生榜样,从而引领广大女职工见贤思齐、奋发有为,为实现“家庭梦、事业梦、中国梦”添砖加瓦。
各部门踊跃投稿,经过认真的评选,刘秀丽获得了一等奖,王巍、张秀枫获得了二等奖,陈利、刘婧姝、高志萍获得了三等奖。
一等奖作品
我的家庭梦、事业梦、中国梦
长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办 刘秀丽
四十岁开始谈人生与梦想,已经写不出年轻时的激扬文字,似乎成了对前半段人生的回忆与反思。梦想到底是什么呢?在我们的人生轨迹中到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不同阶段的感悟是不同的。
二十岁时刚刚步入社会,走入工作岗位,接触到的是不同层次水平的技术人员,对个人梦想的定位是我想要成为像他们一样的技术骨干,能轻松拿下领导交代的所有的设计任务。年轻真好,身体好,精神头足,那时候可以一连几天吃住在单位,晚上工作到后半夜,排起四个凳子,铺上几个坐垫,盖上个军大衣,就成了一张床,清晨四五点钟起来继续画图。那时候年轻的我们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不知疲倦,充满激情, 心情还很愉悦。二十岁的梦想很简单,很快乐。
三十岁时家庭、孩子分散了一部分精力,但是事业仍占有主导地位。那时的梦想更多的是尽快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想让自己成为技术上的佼佼者,作为设计人可以信心十足地对话项目负责人,作为项目负责人可以很自信地对话审核人,而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与审定人站在同一水平线上,并为此不知疲倦地学习和厉炼。那个时候晚上和周末在单位加班成了常态,加班时间久了,忽然有一个周日下午不加班了,站在街上竟不知道自己应该去干点什么。三十岁的梦想很充实。
四十岁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逐渐长大,重心逐渐偏于家庭,安逸的家庭生活导致了懈怠情绪的滋生,有时工作累了,也会想到放弃事业,回归家庭。但经过一番尝试之后发现,我失去了自我价值实现后的成功与快乐,物质生活的充裕根本无法替代精神上的满足与需求,于是四十岁的梦想我便定位在自我价值的实现上。我把自己的目标定位到更高,更远,不仅要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也正在努力地走出去,得到外界同行业中更多人对我业务水平的认可,我希望通过自我价值的实现来满足精神层面更多的追求。
人生的梦想是什么呢?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追求与感悟。家庭梦、事业梦、中国梦又是什么呢?我觉得这三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梦想。“安家、立业、实现自我”。以每个人沧海一粟平凡而现实的梦想共同构筑我们的十几亿炎黄子孙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