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报 (第二期)
生产简讯
12月8日,建委领导在我院五楼会议室组织召开了我市2010年工程项目技术落实会。张宪平副院长、郭高副院长以及道路所、桥梁所、给水排水所等生产单位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落实2010年我市重点工程项目20多项。
12月9日,我院在三楼会议室召开生产技术会议,院领导、各生产单位负责人、总工办、工程计划部等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会上,针对市建委布置的2010年工程项目中的难点问题和技术细节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探讨,并落实了具体任务,要求各生产单位抓紧做好各工程项目方案的汇报准备工作,月底前向建委领导汇报。
部门工作
克服困难、趁势而上
--双阳区管网改造工程设计纪实
双阳区管网改造工程,是长春市改善环境的一个重要工程,也是市政府非常重视的一项民生工程。11月10日,副市长王学战在听取2010年城建项目计划编制情况的会议上指出:双阳区的排水建设,必须采取雨污水分流制,雨水排放到自然河道内,污水全部排入污水处理厂,经处理后排放到自然河道。既要保护环境,又要美化生态环境。
11月18日我们排水所承揽了此项工程。接到任务后,根据各级领导指示,按照甲方要求,结合院内总工经验,项目组紧锣密鼓的展开了设计工作。虽然该工程存在很多难点,但项目组的同事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任劳任怨的进行着工程设计,并对工程以下难点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
1.设计周期短
该工程设计周期为11月18日~12月18日,前期的测绘、勘探就是一个繁重的任务,不但要清楚既有检查井的标高,更要了解地质情况,这样才能为后期方案比选、论证提供有力数据支撑。全线20公里的排水管线所形成的排水网络,各个节点、各个系统紧密联系、互相制约,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从工程复杂程度上都是I类重要工程,工作量非常大。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我们采取了5+1+1和白加黑的工作制度,不但没有休息日,而且每天晚上加班都到很晚,项目组的每一位成员都任劳任怨、齐心协力的进行这项设计工作。我们要用1个月时间完成整个双阳区20公里排水管线工程的改造方案,我们要创造奇迹。
2.工作地点较远
双阳区距离我院60多公里,交通通常的情况驾车需1个小时的路程,近日我省大部分地区连降大雪,长春、双阳路面大量积雪,部分路 面结冰,给我们出行带来极大困难, 早上从长春出发到双阳就快十点多了,上午工作不足2个小时,下午4点半天就基本黑了,雪天路滑,考虑到交通安全必须提前出发返回长春,下午工作时间最多也就2小时。针对此种情况项目组住在了双阳,这样每天的现场踏勘时间可以达到8个小时以上,并且利用晚上时间整理图纸。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资料搜集困难
因双阳区属于老城区,基础资料的搜集尤为困难,项目组走访了污水处理厂,双阳区建设局,双阳区市政维护管理处,找到有关人员,查明管线走向。对于无资料记载的管线,逐一排查,并对多数检查井进行了翻盖、勘察、测量。恶劣的天气严重影响着对既有检查井的调查,很多检查井已被冻住,翻盖工作进行困难,由于雪天路滑,在路面上翻盖存在极大的交通安全隐患,这些困难项目组同事都克服了,并且在第一时间内,了解了双阳区既有排水状况。
4.方案比选复杂
因该工程没有排水专项规划,所以工程的方案设计既要考虑到双阳区未来排水工程的发展方向,又要结合目前双阳区排水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设计,换句话说,该工程的方案设计首先要做个规划雏形,又要把施工图具体内容融入其中。
调查中发现双阳区排水存在很多问题:排水体制不健全;排水主线坡度偏小,埋深过浅,不利于支线的接入;错接现象比较严重;下游管线高程高,上游污水无法接入污水处理厂等。根据调查结果反复考虑,认真思考,把每一处可能解决的方案,都反复推敲。在有了一定的思路后,组织院内开设计评审会,把问题汇总,并把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逐一汇报。再通过院内总工论证会和向业主汇报后制定设计方案,方案中按远近期结合、分步实施的方针,合理兼顾远期建设,力求以最小的投资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污水统一排放,统一处理。
总之,随着工作不断深入,我们的工作将更加繁重,我们排水所全体员工将更加勤奋工作,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不断提升设计产品质量,为我院争市场、创品牌、赢荣誉,为长春市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添砖加瓦,让政府满意,为人民服务。
全力以赴 备战2010
● 全身心投入我市2010年重点工程设计工作中
2010年长春市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任务已经下达,我院承担着项目论证、方案设计等前期工作。为使计划项目能够在前期论证阶段更加科学、合理,我所积极备战各项工作。
目前我所正在进行南部新城、西南主干路方案、西部新城、飞跃路、硅谷大街、北环城路、高新区路网工程等19项设计项目。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带动下,我所员焕发出积极的工作热情,决心全面完成建委下达的各项任务。我所员工大多数为年轻的女同志,家里的小孩很小,她们每天都要照顾小孩上下托儿所,在这关键时期,为克服这个困难,所内员工轮流加班,有的接送完小孩后再回来工作,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年轻的男同志则是有任务就上,有闯劲、有拼劲,不怕困难,积极向上,全所上下拧成一股绳,工作热情空前高涨,全身心地投入到2010年工程设计任务之中。
团结、努力、拼搏、进取是我所员工工作态度的写照;
保质、保量、保满意是我所员工对工作成果的承诺。
● 加强学习 提高素质
在工作之余,所内员工积极学习专业知识,很多非专业的员工都通过继续学习,获得了本专业的学位。除此之外大家还努力学习相关的规范、参考文献等,现在,工作内外,大家对工程和专业问题上的讨论和交流更多了,学习氛围非常浓厚,有这样的氛围,我们坚信,未来,我们所的实力将得到显著提升。
虽然经历了院一把手的更迭,员工内会产生一些波动,但建委崔国光主任和宋院长的讲话给了我们一个定心丸。的确,我院的新掌舵人值得我们信赖。
通过学习崔主任讲话,我们了解到,我院承担的任务更重了,但同时给予我们设计院的机会也越多了。我们对设计院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市政小知识
路面简史(上)
路面是随着交通的发展而发展的。在1830年英国的最初的载客铁路通车以前,交通是处于马车时代,所以古代的路面是以大条石层层平铺而成。当时人们认为大而平的条石能够承受荷载,但多不舒适。到古罗马时代,人们在条石基础上先铺细粒料作垫层,再在其上铺一层条石,以和缓面层的坎坷。直到18世纪末叶泰雷萨格对条石面层进行了革命,提出直接在条石基础上采用碎石面层的施工法。泰雷萨格被称为近代路面的创始者。继1802年英国又以手摆块石代替了条石基础,直接在手摆块石上修碎石面层。1815年马克当又取消了手摆块石,提出了水结碎石路面结构,被称为马克当式路面。1817年法国出现了大型马拉路碾,为碎石路面的铺筑起了促进作用。至此,路面结构进入了碎石路面的时代。
至于沥青路面的起源,是由于岩沥青的发现及其利用,以1712年在瑞士发现的岩沥青为契机,其后在德、法等国相继发现。1850年前后,法国首先把岩沥青用于道路路面,1854年马娄在巴黎修筑了接近于现代的薄层沥青路面,可以称之为热铺岩沥青路面之始。
当时被利用的岩沥青,是渗透有6-10%沥青成分的石灰岩,把它碎成细粒,加热摊铺碾压,即成沥青路面,由于当时的交通还处于铁路时代,道路上仍以马车交通为主,所以岩沥青路面能充分发挥其机能,成为先进的路面结构。
1850年以后美国从法国、瑞士输入大量岩沥青,以东部为中心修筑沥青路面,1871年德斯门特在纽约市把砂、石灰石粉和特尼里特湖沥青用以铺筑沥青路面获得成功,得到了专利施工法,这是近代热铺湖沥青路面之始。
1872年,华盛顿市把过去岩沥青路面施工方法和应用石灰石粉、砂,掺以湖沥青及石油残渣油的施工方法作比较,证明除岩沥青因石粉含量太多容易打滑外,两者都适用于当时的交通要求。通过试验取得了路面材料从岩沥青转为湖沥青的依据,这是石油残渣油应用于路面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