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负重前行的探索者
肖波,男,汉族,1980年2月生,中国共产党员,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道桥专业正高级工程师,现任桥隧专业副总工程师。一直从事道路桥隧设计与研发相关工作,主编吉林省地方标准3项,发表专业论文11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项,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5项,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2项,吉林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10项,2019年、2020年长春市高端人才年度奖励获得者。先后多次获得长春市基建系统“建设明星”、市建委优秀共产党员,公司先进工作者、精神文明先进个人、服务标兵、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自2005年以来,他先后主持并参与了长春市及外阜上百项道路桥隧重点建设工程方案、可研、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各阶段的设计、审核、审定相关技术工作,涉及桥梁、隧道、地铁及排水结构等多专业。代表性工程有《硅谷大街与绕城高速互通式立交桥》《长春市两横三纵快速路系统工程》《吉林大路快速路工程》《机场大道下穿洋浦大街隧道工程》《东部快速路南延长线工程》《新城大街快速路工程》《长春市人行过街天桥工程》等。在这些工程设计中,他始终坚持走借鉴与学习的探索之路,始终保持“精细严实”的工作作风,充分发挥“爱较真、爱钻牛角尖”的倔劲,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工程建设中成功地解决了诸多技术难题。
2011年,长春市“两横两纵”快速路系统工程立项研究,我公司承担了南部快速路和西部快速路工程,这是我公司第一次独立承担最大规模的快速路任务。桥梁专业作为总体设计控制,工程量大,协调的专业较多,设计人员经验不足。在此期间,我公司开展了统一桥梁技术标准研究、预应力箱梁断面研究、大跨连续钢箱梁研究、桥面附属研究及施工措施研究等,这些成果也成为我公司的技术沉淀和底蕴积累。他在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平时早出晚归,经常工作到深夜,积极面对各种挑战,真正起到了表率作用,完成了“两横两纵”快速路系统工程设计任务,也锻炼出一支能吃苦、敢打硬仗的桥隧设计团队。
前进大街互通立交桥 景阳大路互通立交桥
2012年吉林大路东延长线工程开始拓宽改造,其跨绕城高速节点因高速管理部门意见多次调整桥型设计方案,最终方案确定采用一跨98.6m钢桁架桥,桥宽18.3m。该桥为我公司设计的第一座钢桁架车行桥,第一次采用顶推施工工艺,首次大规模采用节点栓接技术,形成一套符合城市桥梁顶推施工工艺的设计方法;对关键技术参数顶推重量、顶推速度、顶推距离、导梁挠度、顶推动力储备系数、顶推抗倾覆系数进行了准确控制,为以后顶推施工工艺的设计应用积累了经验。
吉林大路东延长线跨绕城高速钢桁架桥 东部快速路南延长线跨绕城高速钢箱梁桥
2016年,他开始关注和研究如何高效、低碳、环保地建造桥梁技术课题。桥梁建设工期、施工噪声污染、减小交通压力等逐渐成为桥梁设计时必须放在首要位置考虑的因素,传统桥梁建设多采用分散的、低水平的、低效率的手工业生产方式,带来很多弊端。桥梁预制拼装技术具有绿色、低碳、安全、快速的特点,为当前城市尤其东北严寒地区桥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合理的解决方案。
2017年,他带领桥隧分院桥梁专业团队开展了装配式桥梁关键技术研究,通过调研考察、学习、引进、消化、实践应用逐步实现了技术提升和专业发展;并且联合北京工业大学完成了《8度区装配式混凝土桥墩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子科研课题的研究,验证了灌浆套筒连接的装配式桥墩在抗震性能上与现浇桥墩相近的结论。他主持编制完成吉林省地方标准《装配式混凝土桥墩技术标准》,同时开展了新型简支变连续小箱梁结构研究,并形成了30m标准图编制工作。该技术在2019年东部快速路南延长线工程得到充分的创新性示范应用,工程主线全长 5.66公里,桥梁结构以预制装配式结构为主,现浇结构为辅,为省内第一座大规模应用干接法预制装配混凝土桥墩示范工程,包括单节段预制墩柱、二节段预制墩柱及三节段预制盖梁装配;省内城市高架桥首次大规模采用优化后的预制简支转连续小箱梁;高效、低碳、环保的桥梁建造技术促进了传统市政工程向装配式产业转型,显著加快了施工速度。该技术在实际施工中已解决构件重量大、精度要求高、节点连接多、灌浆、预埋件埋设精度等难点问题。
东部快速路南延长线工程装配式桥梁施工现场照片
2018年通过与长春地铁总体设计单位北京城建院合作,开展了地铁设计分包业务。由于我公司地铁领域处于起步学习阶段,技术力量薄弱,没有相关工程的设计经验。他带领隧道专业团队收集资料,认真学习研究,攻坚克难,最终顺利掌握了地铁明挖法、暗挖法、盾构法等施工工艺,圆满完成了分包任务。暗挖法、盾构法均是我公司首次进行相关工法设计,为我公司积累了宝贵经验,其中大跨径暗挖断面尺寸达15m宽,在国内也是设计施工难度较大的工程。
近年来,我公司隧道专业已经成为优势专业,在专业技术的深度和广度方面不断的实现突破,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和隧道团队一起在学习、消化与工程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行,积累了大量的设计经验,逐步掌握了一套从地下通道、框构桥等短隧道设计技术到中、长隧道设计技术的方法。先后完成了代表性工程吉林大路下穿隧道工程、机场大道下穿洋浦大街隧道工程、人民大街下穿隧道工程等。在实施过程中为达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景观人文要求,隧道首次结合景观、人文、文化、历史等众多因素进行设计,在省内首次创作了历史文化景观墙,实现了历史文化与城市建设的有机融合。该工程也是我公司第一次独立完成中型隧道的设计,对于我公司后期隧道的设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吉林大路下穿隧道工程洞内及出口侧墙
为了便于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与工程落地,他结合吉林省严寒地区的特点,开展应用科研创新相关课题研究,积极推进技术标准编制工作。针对严寒地区如何防止铺装层过早破坏,从而提高铺装层使用寿命的技术难题,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开展的钢桥面试验段铺装研究,结合四环路跨伊通河钢管拱、长石公路等多座钢桥面铺装实际应用效果,他主持编制了吉林省地方标准《城镇钢桥面沥青混合料铺装技术标准》。同时他也非常重视细节设计研究,针对工程现场发现、建设单位提出的一些问题,积极开展专项研究,比如桥面车行道及防撞墙伸缩缝、防撞墙根部等桥梁附属构件的耐久性与景观提升研究。
他从一名普通的设计人员,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拼搏,逐步成长为项目负责人、主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从而成长为我公司桥隧专业的科研创新技术带头人。一直以来,他牢记共产党员的使命,以忠诚企业、脚踏实地、科学严谨、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精神,秉承立足本职,拼搏进取,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进一步提升我公司自主创新能力,为实现我公司做精、做强、做大的战略发展目标贡献了自己的力量。